以技术赋能,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机器人硬件解决方案
协作机器人关节模组作为协作机器人的核心部件,其市场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驱动和影响,以下从市场规模、驱动因素、制约因素、竞争格局、发展趋势等维度详细介绍:
市场规模
近年来,随着协作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增长,关节模组市场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。以全球市场为例,从2015 - 2020年,协作机器人关节模组市场规模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,2020年市场规模已达到数亿美元。预计在未来几年,随着协作机器人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拓展,关节模组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,到2025年有望达到更高的规模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之一,协作机器人关节模组市场同样增长迅速,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扩大。
驱动因素
协作机器人需求增长:协作机器人因具备与人协作安全、部署灵活等优势,被广泛应用于3C电子、汽车制造、医疗、物流等行业。如3C电子行业中,协作机器人用于精密零部件的组装,这带动了对关节模组的需求。
技术进步推动:电机、编码器、减速器等关键技术的不断进步,提升了关节模组的性能。例如,高精度编码器的应用提高了关节位置的控制精度,使得协作机器人能够完成更精细的任务。
政策支持:许多国家和地区出台了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,包括协作机器人。如中国的“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”,促进了协作机器人市场的繁荣,间接带动了关节模组市场的发展。
制约因素
成本压力:关节模组中的核心零部件如精密减速器成本较高,导致整体关节模组价格居高不下,限制了协作机器人的大规模普及,进而影响关节模组市场的进一步扩大。
技术壁垒:高端关节模组的研发需要掌握精密制造、伺服控制、系统集成等多方面技术,技术门槛较高,一些企业难以在短期内突破这些技术壁垒,限制了市场竞争的充分性。
人才短缺:研发和生产关节模组需要具备机械设计、电子工程、控制理论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,目前这类人才相对短缺,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能力。
竞争格局
国际品牌占据领先地位:在全球市场上,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如日本的哈默纳科(Harmonic Drive)、纳博特斯克(Nabtesco)等,凭借其在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优势,在关节模组市场占据领先地位,产品性能和质量较高,主要应用于高端领域。
本土企业逐渐崛起:在中国等新兴市场,本土企业如绿的谐波、双环传动等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,在关节模组市场的份额逐渐扩大。这些企业的产品性价比相对较高,能够满足国内中低端市场的需求,并且在一些领域已经开始与国际品牌竞争。
发展趋势
小型化与轻量化:为了满足更多场景的应用需求,尤其是一些对空间和负载有严格要求的场景,关节模组将朝着小型化和轻量化方向发展,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其性能。
智能化:未来的关节模组将集成更多的传感器和智能算法,具备自我诊断、自我优化等功能,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,提高协作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。
模块化与标准化:模块化设计使得关节模组的更换和维护更加方便,标准化则有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兼容性。未来,关节模组的模块化和标准化程度将不断提高,促进协作机器人产业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