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技术赋能,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机器人硬件解决方案
关节模组是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关键部件,以下从材料、结构设计、驱动与传动、集成与控制等方面为你介绍其技术突破:
材料创新
高强度轻质合金:如新型铝锂合金,在铝合金基础上加入锂元素,密度比传统铝合金低 10 - 15%,强度却能提高 10 - 20%,有效降低关节模组运动部件的重量,同时保证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刚性,在航空航天衍生的制造工艺助力下,成型精度也得到大幅提升。
高性能复合材料: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应用愈发广泛,其比强度是钢材的 4 - 5 倍,比模量是钢材的 3 - 4 倍。通过优化复合材料的纤维铺层设计和成型工艺,可使关节模组的外壳和部分结构件重量显著降低,同时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疲劳性能。
结构设计优化
一体化设计:将关节的多个零部件进行一体化集成设计,减少连接件和装配间隙。例如,采用一体化的关节壳体,将电机、减速器、编码器等部件集成其中,不仅减轻了整体重量,还提高了系统的刚性和运动精度,降低了故障概率。
拓扑优化技术:借助计算机辅助工程(CAE)软件,运用拓扑优化算法,根据关节的受力情况和性能要求,在给定的设计空间内寻找材料的最佳分布形式。通过去除冗余材料,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实现结构的极致轻量化,同时保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。
驱动与传动系统改进
高功率密度电机:研发出新型的永磁同步电机、无刷直流电机等,通过优化电机的磁路设计、绕组结构和制造工艺,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。例如,采用扁平式结构的电机,其轴向尺寸大幅减小,重量减轻,同时输出功率和扭矩密度得到显著提升,更适合轻量化关节模组的应用需求。
新型传动机构:谐波减速器不断改进,通过优化柔轮的材料和结构,提高其疲劳寿命和传动精度;同时,新兴的传动技术如磁齿轮传动、绳驱传动等也逐渐应用于轻量化关节模组。磁齿轮传动无需机械接触,无磨损、低噪声,且能实现较大的传动比;绳驱传动具有重量轻、结构紧凑、可实现远距离传动等优点,为关节模组的轻量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集成与控制技术提升
传感器集成:将力传感器、位置传感器、温度传感器等高度集成于关节模组内部,实现对关节运动状态和工作环境的实时监测。通过微型化和集成化设计,这些传感器不仅体积小、重量轻,还能为控制系统提供丰富的反馈信息,实现关节的高精度控制和智能感知。
分布式控制: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,将控制功能分散到各个关节模组中,减少了系统的布线和中央控制器的计算负担,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。同时,利用先进的控制算法,如模型预测控制、自适应控制等,实现对轻量化关节模组的高效、精准控制,补偿因轻量化带来的一些性能变化。